荣格——他的分析与神秘

本文试图以一个及其不专业的口吻给你讲一讲关于荣格的一些事情。

Posted by 喵哼魚 on 2018-08-17

我倦了,我的灵魂流浪的太久,在自己以外找寻自己   ——荣格

  经过网易一波营销操作和基于大家都爱秀自己的当代潮流,可能你连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都不知道是讲些鬼什么东西的情况下,认识了他——荣格——一个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智者愚者战士天使balabala你妈妈都不知道你还会是这玩意的人物。

  这种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的东西,在我做完仅仅6道题后就告诉我是孤儿我就要替我妈妈找网易策划骂娘了。随后当然有朋友和我私聊问我这个怎样啦那个对不对啦,也不得感慨这种伪科学和旁门左道相对于正统理论科普的方便性和流行性。

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07.26—1961.06.06),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科医师,精神分析派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如果你只能看懂前8个字——他的全名,那可太好了,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很不走心地往下扯一扯,并且不会因为某些写的不好的地方把我批评一番。

  荣格从小是在充满宗教气氛的家庭中生活,他的老父亲是位慈祥和蔼的牧师,却丧失真心的信仰且无力面对现实,只能讲述空洞的神学教条,甚至可能有一些对父辈叛逆的原因,他最终走向背离基督教的道路,而这条路,一走就是一辈子,正是由于荣格本人对宗教毫无忌讳,他在日后的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形形色色各地宗教内容,甚至全凭兴趣自己研究一番,从中国道教、藏传佛教、禅宗到西方炼金术、占卜术、神话。从这些积累而升华的荣格在心理学研究中更加充满复杂性与神秘主义,所以单单通过6道测试题你说我是孤儿我简直难以接受。

  早年的荣格从巴塞尔大学毕业后,到精神病院做起了助理医师(哦对他毕业于医学专业),随着生涯开端声望值的积累,升级为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讲师。后来在读过弗洛伊德所著写的《梦的解析》之后,荣格对其精神分析理论颇感兴趣,便和他取得了联系。两人毕竟算得上同行,又交谈甚欢,于是荣格参加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运动,甚至又共同创立了一个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荣格也一并担任了第一届主席。两人在学术交流和生活相处长达6年之久,弗洛伊德曾一度将荣格视为自己学术发展的接班人,而随后我个人猜测可能由于两人代沟原因(弗洛伊德比荣格大了几乎20岁),两人学说观点产生分歧并因此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两人关系决裂,也不知道荣格本人对后人将其与弗洛伊德一同归为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会不会有意见。

  除此之外,荣格是一个非常非常有女人缘到令我嫉妒的男人,不过考虑到和本文没有太大关系懒得再八卦一遍,推荐这个这篇当做花边看一看(答应我,看完我的这篇再点进去好吗)。

分析

  荣格本人还是非常赞同精神分析的观点,或者说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观点经过发展与修正的新精神分析观点。其理论观点承认无意识——也就是弗洛伊德整天神神叨叨的那东西,并将其区分为“个人的无意识”与“集体的无意识”。而意识(自我)、个人无意识(情节)和集体无意识(原型)三层共同构成了人格。荣格对人格的理解非常重视集体无意识,并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格最深刻有力的部分。在研究过东西方的宗教、神话、传说等等这些原始性文化后,荣格发现一些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将其称之为共同原型,而各种原型则会在梦中或者幻觉中无意识的表现出来,充满了神秘形象。

  不过据我所知荣格并没有提出人格十二原型这一说法,也没有尝试过用6道题去测试什么人格原型,倒是有一本名为《影响你生命的12原型》打着对荣格理论的延伸与发展的旗号写了一番,其作者卡罗尔·S·皮尔逊我也不熟,至少还没读过她本人的Paper,相对于科学研究者,其本人更多是个消费性商业作家。

  跑题了。

  荣格的理论思想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对立原则(principle of opposites),人类的心理机能具有两极性。这种对立原则延伸到他对人本身的理解,并定义了心理学中的内向性外向性,以及荣格的人格理论中的内倾与外倾,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就是我们平时说一个人是闷还是皮。内倾与外倾是一个人共有的两个总机制,也就是说内向性与外向性是个体重是共存的,只不过其中一种占主导地位,而另一种依然存在与个体当中,起到对立与平衡的作用。

  除此之外,荣格还另外提出了两对心理机能,一对是思维和情感,另一对是感觉和直觉。思维和情感是理性的机能,思维在告诉你“是什么”,情感则告诉你“喜不喜欢”;感觉和直觉是非理性的机能,感觉是通过感觉进行感知某个东西的“存在”,直觉是通过无意识进行感知它“何去何从”。这两对心理机能都是相互对立,同时理性与非理性也存在着对立,同样这种对立在个体中是同时存在而一方占据主导。这些对立的机能和内向-外向结合起来,组成了荣格人格理论的八种人格类型:1.外倾思维型 2.外倾情感型 3.外倾感觉型 4.外倾直觉型 5.内倾思维型 6.内倾情感型 7.内倾感觉型 8.内倾直觉型。荣格认为这些结合方式不同会造成人格上的差异,不过这八种人格类型仅仅是荣格在理论基础上,按照数学的简单组合得出,并非完全从客观事实归纳出来,这种主观演义难免会造成一些特征说不清道不明。

  好在荣格活的时间足够长(为数不多的长寿心理学家,活到86岁高龄),也有大把时间在周旋于女人之外不断发展与完善自己的理论,使得他的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心理类型学说,在学术内与一般群众间都有着广泛的受众并十分流行,至少说哪怕你连心理学是什么都不清楚,你也知道内向和外向是怎么个意思,至少在这一点上,荣格的理论挺符合客观事实。

神秘

  正如上文所说,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具有严重的神秘主义色彩,这也是精神分析学派一大特点,但荣格理论带有的神秘色彩严重到让人觉得脱离科学范畴。

  比如共时性(Synchronicity)——一种有意义的巧合,荣格认为例如“梦境成真”“想到某事某事正好发生”等这些,表面上无因果关系的事件之间有着非因果性却有意义的联系,一般我们称之为“巧了”。这一观点甚至影响了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非科学)。

  另外还有人格面具(persona)这一概念,可能你在某些鸡汤文治愈文中经常会看到作者借用这一概念写出什么优美的悲伤的凄婉的句子,但你可能不知道这最初是由荣格所提出的的。荣格将一个人的人格比喻为面具,这种面具使人能够演绎各种性格,当然通常是符合社会期待的一面,给予他人一个好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也用来隐藏自我。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会带上不同的人格面具,因此面具并不只有一个,而人格就是所有面具的总和。毕竟是泡妞高手可能对这种概念理解过于深刻。

  得益于弗洛伊德老爷子给他带路,荣格热衷于对梦和幻想等无意识进行分析,他本人对释梦的热衷程度让我不得不怀疑他是否在《梦的解析》之外还读了读《周公解梦》。据不可靠考察,他本人有所记录的解梦实力有600多条,并在此期间,对无意识进行了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靠谱的研究。

  同样包括上文说到过的,荣格对世界各地宗教、信仰、神话的研究,无一不充满神秘主义的色彩,甚至曾写过一本书叫《心理学与炼金术》,听起来就像是我随口编的《量子力学与八卦》一样。也正是从这些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研究中,荣格挖掘了上文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可以称之为一种“种族记忆”,虽然我们意识不到它。这种集体无意识是以原型为基础的意象,而这些原型来源于我们人类或者人类之前的祖先记忆(写到这里我都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了)。荣格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与释梦泡妞中发掘并提列举出过多种人类所共有的原型,比如出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魔法原型、整合原型、上帝原型以及自身的原型等等,其实在查阅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荣格像是个巫师更多一点……

 荣格本人甚至相信超自然现象,并热衷对其研究,并且声称自己对超自然现象有所体验(哦对了,他本人还自称是“经验主义者”)。谁知道呢,虽然世界上不缺超自然体验者,但从一个心理学家口中说出来,总觉得让心理学家这一角色变得更加神棍了。


  总而言之呢,从科学角度来看,荣格的思想确实饱受争议,甚至不乏有学者批评他将其思想理论定性为“伪科学”。但相对于当下广泛传播的“伪科学”,甚至打着科学性的幌子,套用大家之思想,依托“巴纳姆效应”、“波丽安娜效应”和“羊群效应”,借着一般人对“权威”的盲从,来搞些不靠谱的噱头兜售自己,荣格老爷子可以说是,“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